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
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
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
:::心在南方  
主題:英式擇偶(一百八十三)
發表者:黃文璋 Email:huangwj@nuk.edu.tw 日期:2020/8/22 上午 11:16:46

183 咆哮山莊(五十五)

16世紀初,在歐洲各國流通的“聖經”,皆為拉丁文,但這並非人人都懂的語文,僅有少數人能自行閱讀。而且絕大部分的基督徒,家裡都沒有“聖經”,只能到教堂,坐在那裡,讓神職人員告訴你,“聖經”中說些什麼。馬丁路德對此現象相當不以為然。他認為,如果一般市井小民,也可自行閱讀“聖經”,就能判斷教會的教義正確與否。這樣一來,教會便不能再隨意解經了。對於推動宗教改革,提供一般人都能看得懂之“聖經”,讓信徒能自行親近上帝,他以為乃當務之急。如此將使民眾能評斷教會,進而提升教會運作的品質。

改革?千年來高高在上的教會,自以為一切言行均代表上帝的教會,視此為莫大的威脅,全力壓制。15206月,最高層羅馬教宗也出手了,他譴責馬丁路德,要求他收回各種有關宗教改革的主張,否則將宣告他為異端。馬丁路德不予理會,並著手將“聖經”翻譯成德文,他覺得此工作太重要,不能假手他人。

當時翻譯“聖經”,要熟知希伯來文、希臘文及拉丁文,拉丁文是因得參考既有的拉丁文版本。希臘文與拉丁文不是問題,馬丁路德為此自修希伯來文。雖是大工程,但在馬丁路德筆耕不輟下,15229月,直接由希臘原文翻譯的“新約”完成了,並交給威登堡的出版商漢斯路弗特(Hans Luft1495-1584,有“聖經印刷商”(the Bible Printer)之稱)出版。此舉在歐洲宗教史為一重要的里程碑,對推動在德國的宗教改革,也有極大的助益。隔年夏天,“舊約”的“摩西五經”(Pentateuch,即“舊約”之前5),也由馬丁路德翻譯成德文,交給同一出版商。1534年,長篇累牘的“舊約”翻譯完成了,不過這非馬丁路德一人之功,有合作者。整本“聖經”的德文譯本,至此昂然問世了。之後40年,漢斯路弗特發行的德文版“聖經”,累積超過10萬冊。

羅馬教廷對馬丁路德雖百般壓制,但並不成功,因當時日耳曼分成許多小王國,各王國獨立自主。馬丁路德所在的薩克森,其領主為腓特烈三世(Frederick III1463-1525),有“智者腓特烈”(Frederick the Wise)之稱,其博學多才在當時是有名的。1519年,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(Maximilian I1459-1519)去世後,選帝侯(共有7)公推由腓特烈三世(他亦是選帝侯)繼承帝位。但他推讓,因他體會到,面對奧圖曼帝國(1453年滅了東羅馬帝國)日益增強的威脅,神聖羅馬帝國需要由一位強而有力的君主來領導,他支持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(亨利八世的凱瑟琳王后之外甥)。在經過賄賂及恐嚇等手段後,卡洛斯一世終於如願當選為皇帝,即查理五世。可能從那時起,腓特烈三世便得到“智者腓特烈”之外號。能夠不被權勢大位所誘惑,自然是智者。但腓特烈三世最廣為人知的,倒還不見得是其才智過人,而是他對馬丁路德之迴護。

終其一生,腓特烈三世都是羅馬天主教徒。他並不想與教廷起衝突,但也不認為有必要壓制馬丁路德。他與馬丁路德幾乎不曾有過個人的接觸,之所以支持馬丁路德,並非宗教信仰的原因。而是他認為在他領地內的任何臣民,均該受到法律的保護,及公正的審判。因法律既然訂出來,就該遵守,而馬丁路德只不過是發表個人對教會的意見,並未違反任何法律,他不覺得有何不可。在腓特烈三世的守護下,馬丁路德順利發表各種見解,民眾亦逐漸接受其主張。至1525年,馬丁路德已普遍被視為西歐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人。他主要有兩個觀點。首先,教會並不理解“新約”的基本精神,即救贖是上帝賜予世人的禮物,並非須付出代價,才能獲得的報酬。其次,教會改革與重建的成功,乃基於能將“聖經”交到一般信徒的手上。

德文“聖經”的出版,讓歐洲各國關注宗教改革者欽羨不已。他們也都希望,能有自己母語的“聖經”。英格蘭呢?在歐洲各國中,常能開風氣之先的英格蘭,眼見德文“聖經”出版了,對英文版“聖經”,可有何行動?

當時牛津與劍橋兩所大學,有夠多的希伯來文與希臘文學者。但他們對“聖經”英文化並無興趣,拉丁文是長久以來,所公認的學術語言,這樣就夠了。書籍若連庶民也看得懂,那根本就是褻瀆學術,畢竟讀一本書能獲得的樂趣,與其容易閱讀的程度成反比。英格蘭學者威廉丁道爾(William Tyndale1494-1536)則獨排眾議,他相當關注“聖經”的英文翻譯。丁道爾曾先後在牛津及劍橋大學待過,他對牛津大學的神學氣氛不太滿意,因那裡對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,西元前384-322)之重視,超過對“聖經”的關注。牛津大學對“聖經”的翻譯,也不感興趣。事實上,牛津學者對其他書的態度也一樣。當時凡與學術相關的,包括同事間的交談,全用拉丁文,包括書籍在內。而既然已經有拉丁文版,想看的人,便該懂拉丁文。是人去迎合書,而非書去迎合人。那英文何用?當跟校園裡的僕役談話時,英文便能派上用場了。

牛津與劍橋的學者,雖能讀到馬丁路德的見解,但他們對其將“聖經”翻譯成德文,這種庶民主義,相當不屑。丁道爾完全不苟同他們的高傲態度。再加上當時英格蘭,對於翻譯“聖經”的環境,極不友善。道不同乘桴浮於海,丁道爾遂前往德國,想從馬丁路德身上,學習“聖經”的翻譯技巧。雖無證據顯示丁道爾曾到達威登堡,但馬丁路德的譯本,他總是可以參考。15247月至1525年間,丁道爾進行翻譯工作,並於15258月,來到日耳曼的科隆(Cologne,中世紀時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教會、藝術及知識中心)定居。史上第一本直接譯自希臘文的英文“新約”完成後,交當地印刷廠印製。在遇到一些波折後,於1526年,在沃姆斯(Worms,位於萊茵河西岸之一古城)出版。這是英文版“聖經”發展史上,一重要的里程碑。

丁道爾希望他能以“恰當的英文”翻譯出“新約”的內容。什麼意思?這引起不同的解讀。是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嗎?事實上,他的意思較可能是指“使用正確的英文”。也就是翻譯時,正確性為他的最高目標。他盼能捕捉到“聖經”真正的意義,並用清楚且精準的英文來表示。這個理想原本是對的,因信雅達難道不該是翻譯時的最高圭臬嗎?只是這便涉及對“聖經”的詮釋,保守的英格蘭天主教會,視此為一大威脅。

丁道爾的“新約”譯本,與希臘原文較一致,因而容易被接受,遂產生極大的影響力。那個時代,即使印刷術發明了,一般家庭中,根本不會有什麼書。如今英文“新約”出版了,遂成為不少英格蘭中上家庭的第一本書。人們藉著丁道爾的譯本,學習自我閱讀“新約”,並了解基督教之教義。有些原本目不識丁者,也藉此學習識字。丁道爾的用詞簡潔精鍊,接近日常英語會話的風格。他引進的許多字彙及片語,後來都在英文中普遍使用。他創出的字彙,包括耶和華(Jehovah)、逾越節(Passover)、代罪羔羊(scapegoat),及贖罪(atonement)等。他創出的片語,包括社會中堅(the salt of the earth)、一意孤行者(a law unto themselves)、掌權者(the powers that be),及我兄弟的看守人(my brother’s keeper)。此份曠世譯本,深深影響日後“聖經”的各種譯本。

歷經被朋友出賣,及稿件被沒收等各種干擾,丁道爾不改其志。15262月起,他的“新約”譯本,開始在倫敦公開販售,隨即廣為流傳。英文“聖經”,已成一擋不住的趨勢。英格蘭政府當局,或認可丁道爾的版本,或出一自己滿意的版本,總該做個抉擇了。豈料他們立即的反應,卻是封殺丁道爾的譯本。15261024日,倫敦地區的主教庫斯伯特湯斯鐸(Cuthbert Tunstall1474-1559),對此書發佈禁書令。他在一場佈道中,反對“聖經”的英文翻譯,並宣稱已找到丁道爾版中的兩千個翻譯錯誤。那何不趁機推出一本更好的譯本?沒有,他在教區內全力蒐集丁道爾的譯本,公開焚書。原來焚書不只中國才有過。附帶一提,這位湯斯鐸主教,曾被當時荷蘭的大學者伊拉斯謨,在其一本著作中大力讚揚。看來乃因他只焚書不焚人,所以被歸入宗教溫和派。

但焚歸焚,其實根本禁不了。15301月,從歐洲大陸走私進來,丁道爾譯的“摩西五經”,也開始在英格蘭巿面上出現,依然是強而有力的口語化風格。1534年,在生命的晚期,丁道爾推出“新約”譯本之修訂版,大約修改5千處,大幅改進翻譯的品質。

2002年,BBC票選的1百個最偉大的英國人中,丁道爾排名高居第26,可見今日英國人極為肯定他翻譯“聖經”之成就。雖去世後4百多年,獲此殊榮,但他生前的結局卻一點都不好。丁道爾的英文“新約”,乃匿名出版,但後來仍被發現他是譯者。不求聞達於諸侯,一直致力於“舊約”翻譯的丁道爾,欲求苟全性命於亂世卻不可得。15355月,在布魯塞爾(Brussels,那時為一天主教中心)郊外的菲爾福德(Vilvoorde)城堡,他被捕入獄。但這倒不是英格蘭政府所為。亨利八世的重臣湯瑪斯克倫威爾發出嚴正抗議,天主教會卻不予理睬。坐了1年多的牢後,153610月,丁道爾被判處異端罪(heresy),並被處以絞刑(strangulation)。絞死還不夠,他的屍體且在火刑柱上焚燒,慘烈地成為宗教衝突下的犧牲者,雖然他不過從事翻譯工作而已。死前他祈禱,“主啊!求你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。”這個願望後來實現了。

由丁道爾的命運顯示,在16世紀上半葉,“聖經”的翻譯,不僅是項學術挑戰,對自身安危也是高風險。而顢頇的天主教會,雖剷除丁道爾,但“聖經”的英譯工作已開啟了,教會豈圍堵的了?

   暫無回應
 回本區首頁 
  回應總數0  
 
 
  下一頁  
  
 
我要回應
姓 名: 回應前,請先註冊登入
E-mail:
內 容:
驗證碼:  (03R8
 
 
:::
 
*

地  址: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
電  話:07-5919362 傳真:07-5919360 e-mail: stat@nuk.edu.tw
更新日期:2024/4/11 上午 09:16:10

2003/10/20起第 9011014 位訪客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