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
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
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
:::心在南方  
主題:基督教發展史(五)─基督教的道統 4
發表者:黃文璋 Email:huangwj@nuk.edu.tw 日期:2023/7/23 下午 03:36:38

“馬太福音”、“馬可福音”及“路加福音”,皆明確給出12使徒的名字,且都分成3群,每群4人:西門(彼得)、安得烈、大雅各、約翰;腓力、巴多羅買、多馬、馬太;雅各、猶大(雅各的兒子)、西門、加略人猶大。其中第2個雅各乃小雅各;而“馬太福音”及“馬可福音”皆稱第1個猶大為達太。在“路加福音”的第6章第16節,對於“雅各的兒子”,英文是“Judas son of James”,但中文附上如下括號:(註:“兒子”或作“兄弟”)。事實上,小雅各被有些學者認為是耶穌的弟弟,年紀已較耶穌小,如果猶大是他兒子,便又要小個20歲左右,而耶穌過世時不過30多歲,從年紀上來看,此年約10歲的猶大,便不太可能為耶穌的門徒。因而此猶大應非雅各的兒子,兄弟才較合理。所以12使徒中,有雅各、猶大,及西門等3個耶穌的弟弟。有人以“耶穌的王朝”稱耶穌及其追隨者,原因之一便是12使徒中,有3個是他弟弟,有如想建立家族企業。

由於12使徒中有2猶大,“福音書”裡,在提到最後一門徒猶大時,會強調是“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”;而在提到耶穌的弟弟猶大(又名達太)時,會聲明“不是賣主的猶大”,或“不是加略人猶大”。“新約”裡有關耶穌大弟雅各的事蹟已不多了,對這位耶穌的另一位弟弟猶大,更幾乎未記載他曾行過什麼事蹟。唯一特別提到他的一處是“約翰福音”的第14章第22-25節,“猶大(不是加略人猶大)問耶穌說,‘主啊!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,不向世人顯現呢?’耶穌回答說,‘人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道,我父也必愛他,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,與他同住。’”耶穌藉猶大的發問,詳細說明要遵守他的道,眾使徒對此議題也熱烈反應,但我們只取整個談話中的一小段。

猶大此名字本有讚美之意。在“創世記”裡,雅各給他12個兒子臨終贈言時,講得最長的是對11子約瑟及4子猶大。在第49章第8-10節,雅各對猶大說,“猶大啊!你弟兄們必讚美你;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;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。猶大是個小獅子;我兒啊,你抓了食便上去。你屈下身去,臥如公獅,蹲如母獅,誰敢惹你?…,萬民都必歸順。”對眾子中,猶大支派能傳得久遠,雅各似早就預見。而且不只大衛,耶穌既然是大衛的後裔,故亦是猶大的後裔。

當名字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時,常會有些變化。如Joshua(約書亞)成為Jesus(耶穌),而Judah(猶大)則成為Judas (猶大)。由於12使徒中的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,因而原本意思不錯的名字猶大,遂轉變成令人厭惡了。猶大一詞遂開始有貶意,慢慢便沒什麼人取名為猶大了。更不要說“新約”裡記載,猶太人排斥耶穌,將他送上十字架,當西方人開始信仰基督教後,就難免視世上的猶太人,都為陷害耶穌者了。這是歐洲有些地方排斥猶太人的主因。

12使徒中,奮銳黨的西門,應就是耶穌的弟弟西門。他在“新約”中的出現,幾乎都只是名列12使徒的名單中,而沒有其他任何資料。他很可能是12使徒中,記載最少的一位。他哥哥小雅各被認為是第1任耶路撒冷主教,他則被認為是第2任主教。附帶一提,在1世紀時,奮銳黨並非一宗教組織,而是居住在巴勒斯坦,一群以對抗羅馬帝國為職志之激進份子。

雅各、猶大及西門,這3位耶穌的弟弟,在“新約”中,皆無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,應就是如之前所說,與施洗者約翰一樣,其重要性都被淡化了。因而後人也就不太清楚他們對基督教的傳播,有那些獨特的貢獻。於是所謂“耶穌的王朝”,並未能成功地建立起來。但3次不認主的使徒彼得,倒是在基督教的發展過程中,扮演相當突出的角色,且留下不錯的名聲。

12使徒中,排在第1位的是彼得(1-67),全名是西門彼得,耶穌為他起名磯法,其意為磐石。天主教視他為羅馬教會之建立者,為羅馬教會的第1任主教,也追認他為第1任教宗(Pope)。但新教則認為此乃無稽之談,不足採信。在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0章第2節,“這12使徒的名:頭一個叫西門,又稱彼得,還有他兄弟安得烈,…。”又在“約翰福音”的第1章第35-42節,“…,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。他見耶穌行走,就說,‘看哪!這是神的羔羊!’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,就跟從了耶穌。…,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,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(brother)安得烈。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(brother)西門,對他說,‘我們遇見彌賽亞了!’於是領他去見耶穌。耶穌看著他說,‘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。’”其中第1個約翰為施洗者約翰,至於第2個約翰,在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6章第17節被稱為約拿(Jonah),為彼得的父親,而磯法就是彼得,彌賽亞指耶穌。在此兩處brother,中文有處稱彼得為安得烈的兄弟,有處稱為哥哥。所以彼得與安得烈,兩人誰較年長並非很明確。但傳統認為彼得為哥哥。

新教按英語音譯的彼得,天主教則按拉丁語音譯成伯多祿。彼得本來是加利利海邊的漁夫。他的兄弟安得烈是最早跟從耶穌的,然後帶領彼得拜耶穌為師。4卷“福音書”中對12使徒的記載,以彼得最多,彼得跟耶穌最投緣。在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6章第15-19節,“耶穌說,‘你們說我是誰?’西門彼得回答說,‘你是基督,是永生神的兒子。’耶穌對他說,‘…。我還告訴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,…。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,…。’”彼得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,耶穌欣喜之餘,要把天國之鑰給他。彼得被排在門徒的第1位,不是沒道理的。只是在耶穌被捕後,彼得一開始還很勇敢,揮刀將大祭司僕人的右耳削掉。不知如何卻突然失去信心,3次否認他是耶穌的門徒,真有夠軟弱的。

耶穌從死裡復活後,並未放棄對彼得的器重。在“約翰福音”的第21章第1-11節,在耶穌過世後,彼得等幾個門徒,心灰意冷地回加利利打魚去。起先沒捕到魚,待耶穌顯現,要他們將網撒在船的右邊。耶穌的指點大大有效,再度撒網後,網便重到幾乎拉不上來,經點數共有153條魚。之後在第15-22節,耶穌3次問彼得是否愛他?彼得皆堅定地回答“主啊!是的,你知道我愛你。”而耶穌也每回皆對他說,“你餵養我的羊”。之前3次不認主,如今愛不愛主也要問3次。測試過關,耶穌對彼得說,“你跟從我吧!”彼得自此成為教會的領袖,堅若盤石了。

彼得是使徒中最早支持保羅者,可能因這樣他才未被淡化。保羅的主要宣教對象,是羅馬帝國境內的外邦人,也就是非猶太人。至於彼得的主要宣教對象,起先是猶太人,然後轉為外邦人。猶太人依據律法,對飲食有許多禁忌,因而會避免與外邦人一同進食。彼得則對與外邦人基督徒共食,沒什麼顧忌。可是一旦割禮派的猶太人來到,他就會退縮,與外邦人隔開。所以保羅曾批評彼得“裝假”(hypocrisy),這指責有點嚴厲。雖然如此,在“彼得後書”(2 Peter)的第3章第15-16節,有“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,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,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。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。信中有些難明白的,那無學問、不堅固的人強解,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,就自取沉淪。”在這封被天主教認為是彼得在去世前不久完成的書信中,他對保羅仍相當推崇。

依天主教會的傳說,在尼祿(Nero37-6854-68年在位)任羅馬皇帝時,彼得來到羅馬傳教。暴君尼祿對基督徒無情地迫害,彼得因而殉道。據說一無所懼的彼得,要求將其倒釘十字架,因他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端正地釘在十字架上。

彼得後來被封聖(canonization,即被教宗頒發諭令,列入聖人名冊),梵蒂岡(Vatican)遊客絡繹不絕,那棟著名的“聖彼得大教堂”(St. Peter’s Basilica Church),又稱“聖彼得大殿”,就是為了紀念他。由於在天主教裡習稱彼得為伯多祿,因而亦習稱此教堂為“聖伯多祿大教堂”,或“聖伯多祿大殿”。此天主教會最重要的象徵之一,由米開朗基羅等幾位建築師設計,始建於1506年,1626年完成,歷任教宗有不少安葬於此教堂。根據天主教會的說法,彼得也安葬於此。原本有許多宗教學者並不認同此說法,因“新約”中既未提到彼得曾到過羅馬,也未提到他在羅馬殉道。

1939年,羅馬教廷於例行整修“聖彼得大教堂”時,在教堂的地下室發掘出一骨灰盒,上面有“聖彼得在此”幾個希臘字。經考古學家瑪潔莉塔瓜爾杜奇(Margherita Guarducci1902-1999)檢測後發現,骨灰盒裡的9塊人骨,屬於一名60多歲的男性,她宣稱這是聖彼得之遺骨。考古學界大都對此判定表示存疑,但大部分的專家也都同意,即使無法證實這是聖彼得之遺骨,但由罕見的紫色鑲金邊的壽衣,至少顯示骨灰的主人頗有身分地位。20131124日,教宗方濟各(Francis1936-2013-在位)於聖彼得廣場(St. Peter’s Basilica,亦稱聖伯多祿廣場,位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),首度公開陳列並宣布此為聖彼得之遺骨。既然連教宗也這樣說,當然少有人想挑戰了。但這就表示,“新約”對彼得之記載,雖已是12使徒中最多的,卻仍嫌不夠多。

   暫無回應
 回本區首頁 
  回應總數0  
 
 
  下一頁  
  
 
我要回應
姓 名: 回應前,請先註冊登入
E-mail:
內 容:
驗證碼:  (3AMB
 
 
:::
 
*

地  址: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
電  話:07-5919362 傳真:07-5919360 e-mail: stat@nuk.edu.tw
更新日期:2024/8/21 下午 03:51:00

2003/10/20起第 10212905 位訪客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