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
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
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
:::心在南方  
主題:基督教發展史(五)─基督教的道統 5
發表者:黃文璋 Email:huangwj@nuk.edu.tw 日期:2023/7/30 上午 10:17:18

在天主教會裡,彼得被視為第一任教宗,只是此觀點並未普遍被接受。在“教宗史”(The Popes: A History2011,約翰朱利斯諾里奇(John Julius Norwich)著,黃書英(2019)為中譯本)一書中,雖將彼得視為第一任教宗,且亦給出彼得之後,每任教宗之名。不過該書也說,4世紀末的教宗西里修(Siricius334-399384-399年在位),才是第一位採用“教宗”(Pope)頭銜的“羅馬主教”(Bishop of Rome),並賦予此職位之涵義。否則充其量,所謂教宗,只不過是個羅馬的主教。一直要到9世紀,教會高層才較普遍使用“教宗”一詞。換句話說,早期的每位教宗,都是後來追認的。底下來看“教宗史”一書怎麼介紹彼得。

4部“福音書”都提到耶穌替門徒西門的名字加上彼得。在“馬可福音”的第3章第16節,“這12個人有西門,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。”在“路加福音”的第6章第14節,“這12個人有西門,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,…。”在“約翰福音”的第1章第42節,“於是領他去見耶穌。耶穌看著他說,‘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要稱為磯法(“磯法”翻出來就是“彼得”)’”。在希臘文裡,peter有盤石之意。比較特殊的是,在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6章第18-19節,“我還告訴你: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(you are Peter, and 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),…。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,…。”這是耶穌對彼得說的。但有些學者懷疑其真實性,認為此乃後來添加的。這段話除了未曾出現在其他3部“福音書”,令人疑惑處尚有,耶穌真有教會的概念嗎?如果有,內涵是什麼?至少直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,他都不曾試圖去建立教會。何況在“福音書”中,耶穌從未提過羅馬,耶路撒冷對他才重要,如果要派彼得去建立教會,也應是在耶路撒冷,而非其他地方。不過今日大部分的基督徒,應並不在乎此質疑,他們就是相信教會所說的。

在耶穌死後的230年間,彼得去羅馬並不是不可能,畢竟當時居住在羅馬的猶太人應有幾萬人,而彼得負有向猶太人傳教的使命。但“新約”中完全未記載彼得前往羅馬的事蹟。那幾卷保羅的書信,其中有在羅馬寫的,也有寫給居住在羅馬的教徒,但卻均未曾提過彼得。例如,“腓利門書”是保羅在羅馬首次被囚時(59-61),寫給友人的一封信。在第1章的第23-24節,“為基督耶穌與我同坐監的以巴弗(Epaphras)問你安。與我同工的馬可、亞里達古、底馬、路加、也都問你安。”保羅提到幾個同工跟他朋友問安,惟其中並無彼得。如果彼得是第一任教宗,則在他居留羅馬的期間,應是教會中一相當重要的人物,保羅怎會都不提起他呢?另一方面,彼得若真被釘死在羅馬,則他待在羅馬的時間,便不會夠長到讓他建立起羅馬教會。而且並無同時代的文獻,能佐證彼得擔任過羅馬的主教。甚至在“同時代”亦無資料顯示,在2世紀前,羅馬有主教。

是有人找出證據,支持彼得曾到過羅馬。如在彼得所寫“彼得前書”的第5章第13節,“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。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”(She who is in Babylon, chosen together with you, sends you her greetings, and so does my son Mark)。其中英文的“She”,被認為是指“教會”,而“巴比倫”則被認為象徵羅馬,因“啟示錄”中便有此用法。只是彼得為何不講清楚,而要這麼拐彎抹角?至於被提出的其他證據,也仍只是會讓原本就相信彼得到過羅馬且被處死的人,看到後認同。所謂的證據中,都沒有清楚指出彼得曾到過羅馬,且在那裡殉道(或說被訂上十字架)。但保羅被羅馬皇帝尼祿迫害而死,此事可信度似就較高。

雖缺乏可靠證據,但到了2世紀中葉,教會已普遍認為彼得與保羅皆在羅馬殉道。在著名電影“雙虎屠龍”(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)中,有句台詞,“‘這裡是西部,先生,’他解釋道,‘當傳奇成真時,就記載傳奇。’”(This is the West, sir, he explains,When the legend becomes fact, print the legend.)其實不只是在西部,在教會裡當傳奇成真時,當然也就記載傳奇。而各種宗教裡的傳奇向來不少,尤其是製造出來的。

1950年,教宗庇護十二世(Pius XII1876-19581939-1958年在位)宣佈彼得的墓地在梵蒂岡出土,此立即引起爭議。要知保羅是個具相當知識水平的羅馬公民,彼得則不一樣,他只是個加利利未曾受過教育的漁夫。如果他被處死,不論是否被釘在上字架,即使被釘,也不論是正的釘或倒過來釘,其遺體皆不會被善待,通常就如同對待一般的死囚犯,丟進台伯河(River Tiber,義大利第3大河,羅馬城建立在此河東岸),之後便難以尋獲了。若與眾多被尼祿迫害者一同被燒死,則遺體更不可能留下。

若接受“馬太福音”的說法,彼得的功能,就是成為羅馬天主教會(及之後的東正教會)的基石(磐石),領受耶穌交給他的天國鑰匙。再一代一代,將羅馬主教的權力傳承下去。這權力包括任命主教,及後來教會不斷擴張的各種權力。前面指出,就算彼得曾到過羅馬,且在羅馬殉道,他待的時間應相當短暫,短到根本不可能建立羅馬教會。但在2世紀後,他的地位大幅提昇,因羅馬教會若想在“舉世”眾多教會中,取得領導的地位,則羅馬帝國的首都,如能成為教會的權力中心,就更順理成章了。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6章第18-19節,那段磐石,及天國的鑰匙之經文太好用了。就認定彼得承接耶穌的道統,且彼得就在羅馬殉道!

彼得當然有缺點,講起來他的性格,離一般所認知的“聖人”還真有點遠。除“路加福音”外,其餘3卷“福音書”均沒替他隱瞞,記載他3次不認主。這簡直是背叛師門了!要不是耶穌對他無比寬容,彼得在基督教史上,恐無立足之地了。另外,保羅對彼得與外邦人同桌飲食態度之扭捏,曾狠狠地批評他“裝假”。雖然如此,3部“對觀福音”每提到一群使徒時,總是最先提彼得,他向來也是眾使徒的發言人,說他是12使徒裡的公認領袖,應無人會反對。漁夫出身,彼得的文化水平應不會比其他使徒高,但應是他天生較具領袖特質,因此很自然便成為使徒裡的領導了。耶穌死後復活,最先向那位使徒顯現?也是彼得。見“路加福音”的第24章第34節,及“哥林多前書”的第15章第5節。彼得在耶穌門徒裡,是有其獨特的地位。

耶穌過世後,雖彼得的宣教對象以猶太人為主,但他很早(應是第一位)便向外邦人開放基督信仰。他並不要求外邦人須先行割禮及皈依猶太教,才願為他們施洗。這樣的讓步,讓外邦成年男子,更易接受基督信仰,只是卻引起猶太基督徒的嚴重不滿,這可能是他被希律王監禁的一主要原因。在“使徒行傳”的12章第4節,“希律拿了彼得,收在監裡,交付4班兵丁看守,每班4個人,意思要在逾越節後,把他提出來,當著百姓辦他。”其中的希律王,即希律亞基帕一世(西元前11-西元44),為大希律王之孫。彼得從監獄逃走後,可能將教會領導權交付給耶穌的弟弟雅各,然後在妻子陪同下,前進到小亞細亞傳教。約在60-65年間,在羅馬定居,是12位使徒中,唯一前往西方者。附帶一提,耶穌的12使徒都有結婚,且即使後來致力於傳教者,也一直維持婚姻狀態。保羅在“哥林多前書”的第9章第5節說,“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,帶著一同往來,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,並磯法一樣麼?”其中如前,“磯法”指彼得。保羅雖像是抱怨為何不能像彼得等使徒娶妻,但他根本終身未婚,且後來天主教的神職人員,也被要求遵守獨身,雖然一直到中世紀,違反者極多。

彼得在世時,地位並未特別崇高,不是一傳奇人物。但在他過世後的2百年間,逐漸被視為教會早期的傳奇、英雄,及開創者。“馬太福音”的第16章第18節記載的那12字“you are Peter, and 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(“聖彼得大教堂”圓頂底部周圍,所刻此句之拉丁文版只有10),成為建立羅馬天主教會的基石。這原本強調的是經文,不必然指彼得本人。但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(Constantine the Great272-337306-337年任副皇帝等,324-337年任全帝國皇帝,亦常稱為君士坦丁一世(Constantine I),或聖君士坦丁(Saint Constantine)),於4世紀初,在被認為是彼得的墓地上,興建“()聖彼得大教堂”後,彼得的地位便已堅若盤石了。

使徒裡在耶穌過世後,致力於傳教工作的,還有一些人,如大雅各的兄弟約翰。有些人以為約翰一書(John 1)、約翰二書(John 2)及約翰三書(John 3)都是他寫的。約翰與小雅各及彼得,常被稱為“耶穌最愛的3位使徒”。這3位中,雅各是首位殉道的使徒,彼得是初期教會的主要領袖,約翰則是最後一位離世的使徒。不過約翰的事蹟,“新約”所記並不多,我們就此打住。

參考資料

1. 約翰朱利斯諾里奇(John Julius Norwich2011)。教宗史(The Popes: A History),黃書英(2019)譯。

2. 詹姆斯泰伯(James D. Tabor2006)。耶穌的真實王朝(The Jesus Dynasty),薛絢(2008)譯。

   暫無回應
 回本區首頁 
  回應總數0  
 
 
  下一頁  
  
 
我要回應
姓 名: 回應前,請先註冊登入
E-mail:
內 容:
驗證碼:  (RLRQ
 
 
:::
 
*

地  址: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
電  話:07-5919362 傳真:07-5919360 e-mail: stat@nuk.edu.tw
更新日期:2024/11/19 下午 03:57:23

2003/10/20起第 10498759 位訪客
*